灯盏书屋 > 综合其他 > 非洲创业实录 >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非吃饱

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非吃饱(1 / 5)

克拉斯特对克亚索夫自嘲说道:“如果知道维也纳会变成今天这样,我还不如两个月前就答应你们,离开这处是非之地。”

“现在也不晚,”克亚索夫回复说,“克拉斯特院士,我们之所以还留在维也纳,最重要的就是招揽你们这些人才,继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光发热。”

“奥地利科学院,短期之内估计是不会重开了,而且,未来奥匈帝国是否还会继续存在,都很难说,而奥地利科学院依赖帝国财政的支持。”

奥匈帝国有两个全国性学术中心,分别是维也纳和布达佩斯,也有两个科学院,也就是奥地利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。

而在奥匈帝国体制下,奥地利是包括波西米亚,威尼斯,斯洛文尼亚,达尔马提亚等地区的,因此奥地利科学院他不单单只为奥地利一个地区服务,同样,他的经费也有上述区域的贡献。

需要说明,奥匈帝国的科技和教育是十分强大的,尤其是物理,数学,医学等领域。

约翰·冯·诺依曼,埃尔温·薛定谔,路德维希·玻尔兹曼,莉泽·迈特纳,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,尼古拉·特斯拉,爱德华·泰勒,西奥多·冯·卡门……

其中莉泽·迈特纳,尼古拉·特斯拉等奥匈帝国科学家早就在东非定居和工作。

这些前世如雷贯耳的人物,都是奥匈帝国人。

只不过前世,奥匈帝国在一战解体后,他所培养的人才和许多科研成果,便宜了美国和德国,最终德国二战失败,还是流入了美国。

而现在,因为奥匈帝国在一战后的苟延残喘,其科学家大多数都没有流落其他国家,毕竟,哈布斯堡统治下,奥匈帝国的学术氛围还是不错的。

实际上,东非一直都在挖奥匈帝国墙角,但是,愿意前往东非的人相对于奥匈帝国雄厚的人才储备而言,还是太少。

对于许多人来说,离开自己的国家,除非真到了迫不得已的一步,否则没有多少人愿意瞎折腾。

就像现在,东非可以在维也纳大肆招揽人才,过去奥地利科学院,大学和科研机构,东非求之不得的贤才,现在轻易就可以挖走,这是因为维也纳不安全,许多人对联合政府没有信心。

而在布达佩斯,东非就无法像在维也纳一样,轻松把人才招揽走,只有战争的威胁真正到了眼前,估计一部分人才会动心。

不过,东非政府还是愿意继续招揽这些人,有他们的帮助,毫不客气的说可以把东非科研事业推向更高峰,拉开和美国,德国的差距。

事实上,仅在1934年前半年

最新小说: TNT:星诃崛起 我要亲手把你定在耻辱柱上(翔霖) 偷偷生了崽,太子爷卑微求复合 中国医生:活下去 脑叶:万思千源 咒火 特种兵之从火凤凰开始 猫武士2:迷雾疑云 文轩:耀眼星光 踏雪成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