弩箭不停宣泄,箭矢如雨点般落下。
数不清的蛮族倒下,但却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的步伐。
也许今日之后,这场战争的伤亡比会被大玄载入史册,但此刻的姜风没有丝毫时间考虑这些。
随着姜望的指挥,禁军最后一批进入了城墙之内,根本来不及休息,守城的军队直接填补到空隙处,阻挡想跟随而入的蛮族。
推到城墙内似乎毫无意义,阵眼被破的城防大阵发挥不出防御效果,城墙崩塌,蛮族踩着破碎的石块就要进入寒骨关内。
城内的百姓已经可以看到蛮族狰狞的面容,那长满獠牙的巨口,闪烁着寒光,让人脊背发凉。
天光渐暗,孟大儒站在这历经了百年风雨,如今却破败不堪的城墙之上,目光中满是悲凉。
他的跟随着一群与众不同,气质独特的儒道学子,他们身穿儒袍,却散发出一股子英雄气。
这些学子们不同于京都中所常见的文人墨客,风雅二字似乎与他们毫不相关。
他们有的腰佩儒剑,剑身散发着寒光,有的羽扇纶巾,手中却握着一本兵书,还有的在儒袍外披了一件轻甲,显得即有儒雅之风,又不失刚毅之气。
孟大儒转过身,目光如炬的扫视着眼前的弟子们,浮光书院的底蕴都在此了。
背后喊杀声震天,而孟大儒却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的学生们。
“孩子们,还记得姜大儒教过的诗吗。”
众学子满腹儒雅之气,对着天空中闪烁着的光点遥遥一拜。
“未忘,我等谨记姜师教导。”
“好啊。”
孟大儒全身闪烁起金色的微光,浩然正气升腾,玄妙的符文从他体内一个个浮现。
一个昏黄色的光点,从寒骨关正上方的顶点出现,正一点点扩散,如一层薄膜般逐渐向着寒骨关覆盖而下。
肉身阵基在体内轰鸣,孟大儒一身积累的儒道之力帮他维持着阵基的运转,浩然正气与护城大阵结合,让昏黄的光幕染上淡金色。
“孩子们,为我颂诗,今日以笔斩蛮。”
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,众学子纷纷掏出纸笔,或以剑为笔,或以纸为毫,他们全神贯注,倾注心血,浩然正气一个个升腾,书写出金色的文字。
“哀兵抒怀
瘦骨支离纱帽宽,孤军万里客寒关。
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。
天地神灵扶庙社,北境父老望和銮。
姜子兵法通今古,夜半挑灯更细看。”
这些文字仿佛拥有着神秘的力量,从纸张上腾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