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邓英成信不信郑钧说的话,接下来他都会行动起来,会尽全力去验证他的猜想。
他自己验证,自己判断。
谨慎之人只相信自己,他会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。
明辰半夜里所做的一切准备,都是在向邓英成证明他的猜想。
而刘西峰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在主帅已经怀疑他的情况下,开始自证,自救。
人最难做的事情就是在怀疑自己的人面前自证。
三关地险城坚,依着乾元现在的兵力,想要从正面攻克那是千难万难。
只能从别的方面下功夫。
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。
明辰种下了种子,接下来这个种子成长成为什么样子,就要靠运气了。
最好的情况,便是怀疑的种子萌发。邓英成开始了对于刘西峰的试探和处理。而刘西峰敏锐的感受到了邓英成的试探,生存主义者开始惶恐,寻求自救。他会发现自己说什么都是错的,谨慎多疑的邓英成不会相信他,前路尽已走死,他如果不想被邓英成算计死的话,就只能投奔乾元。
只要刘西峰背叛,那么郑钧就安全了。
郑钧以揭露刘西峰‘背叛’之功作为投名状,进入了北烈阵营之中,成为一枚钉子。
如此一来,明辰又收下一关。
此为一举三得,打入内应,收下一关,逼反刘西峰,使敌人互相残杀。
中等情况则是邓英成太过于磨蹭,来没来得及对刘西峰处置,刘西峰也没来得及下定决心,北帝派的人马就已经到了,主持大局尽收大权,明辰就没了再进取的机会了,郑钧的前途也不好说。
或者刘西峰太蠢了,一个照面就被邓英成拿下了,那战略目标也没办法完成。
此举的好处也就只有令敌方内部混乱了一些,彼此互相猜忌,没工夫图谋乾元现在占据的刑台关而已。
最差的情况,邓英成和刘西峰皆不如他预料那般动作,反而将郑钧处决。
这样这一计也就彻底失败了,北烈方面更加提高警惕,再谋一关无望,乾元方就损失了一位资质不错的勇敢将军。
这么说对于郑钧而言有些冷漠,但即便是最差的情况,对于乾元的损失也不算太大。
相较之而言,明辰愿意承受着风险,去谋求更大的利益。
郑钧此去深入敌营必定危机重重,大概率有去无回。
在此之前,明辰就已经暗示过他了。
任何决策有利益就会有风险,兴许人们一个念头的转折,便会改变一件精心谋划的布局。
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