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“好!”
“爷爷就等着看你折腾出个啥结果来!”
眼瞅着洪武二十六年就要翻篇了,朝廷却接连甩出了好几桩政策。
头一桩,户部发了文,各藩王的俸禄和军费按洪武二十六年年中的标准恢复。
第二桩,刑部给福广这些南疆沿海城市下了令,百姓不准下海当海盗,要是被抓着,三代内不能参加科考,并且还鼓励乡亲们举报。
第三桩,让交趾南海的明军日后以防守为主,并且礼部给吕宋、三佛齐这些国家发了国书,严厉警告他们不准收留海寇,不然有他们好果子吃。
明初的朝廷办事效率那叫一个高,特别是能爬到高位的官员,个个都是政治能手。
这会儿的朝廷,政治也算清明。
大概是被元朝欺负怕了,大伙儿现在都憋着劲儿的想要富国强军。
除了这几项政策,各部堂也把“滋生人口,永不加赋”放在了心上。
新政策挑这时候提出来,那时机拿捏得简直绝了!
这可给这些年轻官吏们瞅着了机会!
虽然好多老臣抱团反对,可那些一心想干出点事的新进进士却铁了心支持。
但国富军强的基础,其实还是在经济民生上,而这一切的根儿都在钱上。
现在大明国库那点儿家底,根本撑不起大规模打仗。
从出兵备战到粮饷运输,从刀戟配备到战前动员,再到战时补给、战后抚恤,哪样不是花钱如流水?
国库没钱,大明在东南和北疆便只能被动防守,想想都觉得憋屈。
所以眼下国内的主基调,还是搞钱。
朝堂上下为这事吵翻了天,不过吵归吵,事还是得解决。
现在朱小宝就等着他们吵出个结果来,再开一次小朝会。
……
眨眼间就到了腊月十九,明天就是朱小宝的婚期了。
虽然明天才办喜事,可今天东宫里的人,就忙得个个脚不沾地的。
只有他这个准新郎官跟没事人似的,天不亮就起来在院子里打木桩,打得满头大汗才去吃早餐。
朱小宝刚吃完早饭,就见朱允熥披着戎装盔甲,一脸喜气地晃悠过来了。
“大哥!”
朱允熥这半年变化可太大了,再也不是以前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子,现在魁梧得跟头熊似的,说话也洪亮。
朱小宝瞅着他乐了。
“咋的?这是放假啦?”
朱允熥咧嘴一笑。
“本来要到二十五才放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