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朝政也越来越顺手了。
朱小宝哪儿知道他们心里各有各的小九九。
他点了点头,接着说。
“前几天朝廷批了个折子,把北平府的俸禄和军费都恢复了,从三十万两白银涨到了四十五万两。”
“折子已经送到北平府了,这事大伙儿怎么看?”
身为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詹徽第一个站了出来,他脸上有点挂不住。
“这是臣的失职。”
虽说这篓子是朱允炆捅的,不过朱小宝在朝会上压根没提朱允炆。
毕竟朱允炆所为,就代表着朝廷。
既然折子已经批下去了,那便等同于朝廷定下的态度。
朱小宝要是批评朱允炆,不光显得小家子气,还等于打朝廷的脸。
其实大伙儿心里都清楚这折子是谁批的,这么一对比,反倒更觉得朱小宝够沉稳。
詹徽可是官场的老油条,朝廷的过失,这锅自然不能让朝廷背,做臣子的,不就是给朝廷背锅的嘛。
“臣觉得,既然北平府恢复了旧制,其他藩王的封地也不能瞒着,这事早晚得传开,眼下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各地藩王的俸禄军费都恢复。”
傅友文紧接着说。
“河南刚遭了雪灾,湖广又缺粮,黄河淮河还发了大水,导致好几个省都受了灾,北疆要出兵,东南又要抗倭寇,还有修长城、建道路……哪儿哪儿都要钱。”
“户部好不容易压下预算,眼下因为一个折子,就又要恢复原样,上哪找这么多钱?臣不同意!”
傅友文有他的盘算,况且他们各个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要是各地都恢复了旧制,户部得多拨出去至少一百万两,这钱从哪儿来?
他管的是大明的钱袋子,上面没钱了就得找他要,责任全在他身上。
再说了,国库本来就紧巴巴的,以后要是出点啥事,户部拿不出来钱,谁都能踩他这个户部左侍郎一脚!
詹徽沉下脸说。
“傅大人,我也知道你在担心啥,不就是觉得部门的利弊比国家的利弊更重要吗?现在皇爷把折子发下去了,要是厚此薄彼,朝廷的威信往哪搁?天下人谁还会信朝廷?”
傅友文立即反驳道。
“我可没觉得部门利弊比国家利弊重要!”
“詹大人又不在户部,哪天户部要拿不出钱来,你吏部能保证出钱?”
这俩人可都是干实事的官儿,要是换个和稀泥的,早就把皮球踢给朱元璋和朱小宝了。
可他们没这么做,也正因如此,朱小宝才倍感欣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