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见了朱小宝埋头批奏疏的身影,显得格外空荡。
朱元璋性子倔强,坐到龙位上强打精神翻看奏疏,却始终心烦意乱,难以集中。
他叹息一声。
人老了,总是患得患失,哪来这许多心思,竟像个妇人般多愁善感。
虽这般宽慰自己,心里却空落落的不是滋味。
今日确实动了真怒,一心想让朱小宝处置朱桂。
可冷静下来,又想起儿时老十三骑在自己肩头看花灯的场景。
说到底都是自家骨肉,如何打骂,终究是亲儿子。
“今日多亏大孙劝咱冷静,若真杀了朱桂,咱定会追悔莫及。”
“这孩子处处为咱着想,思虑远比咱深远,从不意气用事,一家人终究是一家人,断不能下死手啊!”
最重要的是,这孩子将自己的话牢记于心,始终身体力行。
朱元璋将奏折随手搁置,起身道。
“谷大用,掌灯,去东宫看看!”
许是因方才小睡片刻,又或是心结解开,老爷子话音竟显得中气十足。
谷大用连忙应道。
“是!”
几名太监提灯在前引路,朱元璋背着手,缓步走在宫道上。
文华殿敞着门,微风轻轻拂入,灯光随微风摇曳明灭。
朱小宝正低头专注批奏疏。
今日回东宫时,恰逢殿阁送奏疏去谨身殿,他便将折子全数截下,命太监搬至东宫。
一摞摞批好的奏疏,整齐叠放在一旁。
入秋以来,陇西、关中地震,房屋损毁殆尽。
朱小宝调拨了十万石太仓粮,并发放了二万两白银赈济。
“着陕西布政使司速往灾区勘察灾情,赈济百姓。”
浙东涨潮,良田庄稼被毁无数,浙江布政使恳请免除受灾百姓赋税,朱小宝批了“准”。
国中灾祸频发,每次天灾都是对吏治的考验。
朱小宝对受灾两地再三叮嘱,切勿因灾滋生贪腐。
百姓的苦难,他感同身受。
每次天灾背后,往往伴随人祸。
目睹过百姓在灾年的艰辛,他行事愈发谨慎。
封建社会应对灾情本就力有不逮,能做的不过是尽力保全百姓性命。
朝廷的威望,或在一次次赈灾中树立,或在一次次疏漏中崩塌。
这无疑是对吏治的严峻考验。
户科给事中奏请户部度支司协同审计全国财政,朱小宝批示由户部侍郎傅友文联合刑部,组成联合调查组。
除日常奏疏题本外,交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