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6章批奏疏是一个辛苦活(1 / 3)

朱小宝一愣,顿时明白了。

皇宫里的这些宫殿,只有自己不用通报就能进去,其他人都没这个特权。

朱小宝感动道。

“多谢爷爷信得过孙儿。”

朱元璋点了点头。

“开始吧。”

朱小宝应道。

“是。”

一天的政务就这样开始了,这是朱小宝第一次以皇长孙的身份正式处理国家大事。

他坐在龙椅上,专注地批阅奏疏,朱元璋在旁边拿着几本古籍翻看。

朱小宝看了山东布政司的奏报。

青州有民众闹事,恐怕是白莲教在捣乱,请求派兵剿匪。

他皱着眉头把情况告诉了朱元璋,朱元璋让他以自己的口吻来批。

于是,他在奏疏上批复道。

“命令山东都指挥使司马上派兵剿匪,一定要严守军纪,不能骚扰百姓,也不能急功近利。”

“所有情况都要如实报告,不能借着剿匪的名义,心生异思。”

这是朱小宝第一次用自己的名义批阅奏疏,目的是让地方官员认识自己。

朱元璋的考虑很深远,朱小宝心里感慨。

下一封奏疏来自北平布政司,报告了北疆有鞑靼、瓦剌部落劫掠的迹象,还有燕王府请求恢复士兵的棉布俸禄。

朱小宝怀疑朱棣可能故意引来外敌,借此让朝廷增加军费预算。

他想了想,批道。

“命令北平燕王府加强防御,共同保卫国土,别让圣上担心。”

“北疆虽然重要,但北元残余势力已经很弱了,燕王这么有本事,肯定能打退敌人。”

至于财政的事儿,朱小宝一句话都没提。

批复完毕,他便又开始批第三封。

这三封奏疏都是重要的国家大事,朱小宝这才真正体会到“国事催人老”是什么意思。

这第三封是山西按察使司送来的,奏疏里写着。

“臣是山西按察使罗承天,怀疑山西钱氏商人有和北疆胡人私下做生意的嫌疑,臣斗胆请求派山西锦衣卫密探去调查。”

晋商,是因为开中制,而发展起来的。

明初的时候,朱元璋实行用盐养兵的政策,商人要拿到“盐引”,就得把粮草等军需物资运到北方边疆,用粮食换“盐引”。

后来出现了更优质的盐,大明的制盐业也越来越发达,山西商人的优势便慢慢减小了。

再加上陕西大面积种粮,大运河疏通后,往北疆运粮食更方便了,开中法逐渐被冷落。

因此,山西晋商从

最新小说: 杀敌换媳妇?我一人屠城! 寒门书童:高中状元,你们卖我妹妹? 臣妻多娇 乱世荒年: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! 抗战楚云飞: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这个皇帝不仅摆烂,还没有素质 折春漪 跟宋江决裂后,我二龙山强的可怕 开局兵变,桂军南下东南亚 让你当书童,你成大夏文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