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竟就连他自己,都还在努力适应当中。
今日从皇宫出来会见这些旧相识,不过是为了缓和彼此关系,毕竟来日方长。
离开赵府后,朱小宝撑着伞在应天大街上缓缓前行。
没走多远,便来到了常府。
这里是他外公外婆家,虽说外公常遇春早已故去,但外婆蓝氏还健在。
于情于理,他都理应前来探望。
常家下人见到朱小宝,纷纷恭敬行礼。
身份转变后,众人看他的眼神里满是敬畏。
朱小宝并未与下人们过多交流,甚至连点头示意都没有。
因为他清楚,在这种情形下,自己一个简单的举动,可能不仅不会换来奴仆们的感激,反而会让他们惶恐不安。
朱小宝径直走向常家三兄弟所在之处,他们正陪着蓝氏吃午饭。
众人瞧见朱小宝进来,皆是一愣。
朱小宝走进中厅,恭恭敬敬地向蓝氏行礼,深情唤道。
“外婆!”
这一声饱含深情的呼喊,瞬间让蓝氏眼眶泛红。
她盼这一天,盼了太久太久。
“孩子,快过来坐!外婆终于等到你叫我这一声了!”
说着,老人家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。
这可是她失而复得的亲外孙,此前蓝氏一直强忍着泪水,如今祖孙相认,她再也无需压抑自己的情感。
朱小宝本想摇头拒绝,告知自己已用过饭,但看着外婆动容且红肿的眼眶,终究还是不忍心。
这时,蓝氏声音略带颤抖地问道。
“孩子,以前我一直不敢问,你这些年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?快跟外婆仔细讲讲。”
常茂在一旁有些不悦地说道。
“娘,说这些做什么?知道过去的事,除了徒增伤感,又有什么用?现在咱外甥好好地站在这儿呢!”
蓝氏赶忙应和道。
“对对对!是我想多了,吃饭吃饭,不说那些烦心事了。”
朱小宝笑道。
“好!”
常茂看着朱小宝,叮嘱道:
“外甥,在宫里做事,凡事都要多留个心眼。”
“虽说你如今进了东宫,百官也都认可了你,但大明的文人跟咱们这些大老粗可不一样,他们心思深沉,你若想得到他们真心支持,可得费一番功夫。”
大明向来注重礼法,而礼法道德的话语权都掌握在文人手中。
就像当年朱棣登基,虽凭借皇权压制住了那些文人,可像方孝孺这类文人,还是给朱棣的帝王生涯挑出不少刺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