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愿与夫君生死相依。”
洪武二十四年冬,腊月初三。
沐英的葬礼队伍,从通淮门吊桥进入京城。
长安街、玄武街、秦怀街等应天府的主要街道上,百姓们肃立两旁,默默流泪。
应天府的百姓,皆低头默哀。
一支超过千人的葬礼队伍,带着悲伤,穿着丧服走进应天城。
沐英的嫡长子沐春,手捧黑色灵牌,老二沐晟,老三沐昂在旁搀扶。
老四沐昕则留在云南,负责云南的军事防御。
许多百姓看到这长长的葬礼队伍,眼中都涌出了泪水。
年轻一代或许并不明白,为何长辈们会如此哀伤。
他们对沐英的生平不甚了解,而老一辈人却深知这位大明孝子的辉煌事迹
沐英生前与太子朱标关系最为亲密,是众多皇子中的挚友。
他因急病离世,传闻是因长兄大明太子的逝世而旧疾复发。
一个男子汉行走于世,感恩之心不可或缺。
沐英一生对养父母极尽孝道,对结拜兄弟情深义重,即便去世后,也要让子孙将灵柩送回京城,安葬于朱家旁。
这份情感,令人感动
沐英的存在,使得云南世代安宁,土司和边疆的异族不敢轻易侵犯中原。
沐英的送葬队伍离开云南时,百姓们堵塞了所有道路,哭声震天。
队伍从通淮门进入应天,直奔大明宫城。
今日,一些百姓默默地撑起伞,为沐王爷遮挡风雨。
在贡院左一里处的槐花胡同内,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府邸。
门楣上烫金的“中山王府”四个大字,格外引人注目
府内,三位兄弟面色沉重。
“走吧,我们去皇宫,为沐叔送行。”
发言者身材魁梧,是中山王徐达的嫡长子,徐允恭。
旁边两位同样壮硕的男子,是徐达的次子和四子,徐膺绪和徐增寿。
“大哥,您先走一步,我和四弟去准备一些炮仗礼花,事后我们也要私下为沐叔祭奠。”
徐允恭点头,再次不确定地询问。
“我再问你们一次,你们真的没收到小妹的信件吗?”
徐膺绪和徐增寿装作不解。
“小妹从北平寄信来了?写了些什么?”
徐允恭严肃地盯着两人,然后摇了摇头。
“没什么,我先走了,你们别耽误太久。”
“是,大哥!”
徐允恭一走,徐膺绪的目光便悄然改变。
两人急忙步入厢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