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那封奏疏了吗?”
王义略显惊讶,显得有些戒备。
“你这是何意?”
礼部侍郎解释道。
“我们最近发现奏疏的批复都有些异常,您难道没察觉吗?”
此话一出,王义顿时感到有些震惊。
他突然回想起自己收到的那份奏疏批复,每一个字都异常简洁有力。
起初王义还觉得奇怪,但并未深入思考。
如今回想,的确有些异样。
若是圣上批阅的,那他的怒火,绝对能跃然纸上,脏话恐怕也绝不会少
但这次的奏疏呢
即便是涉及杀戮,其心态却异常平静,令人不寒而栗
“这……这是怎么回事?”
王义茫然地望向礼部侍郎。
礼部侍郎摇头,轻声说道。
“你我乃邻里,你待我儿如同己出,我这才告知你的,切勿外传。”
“我感觉,这奏疏是旁人批阅的!”
啊
王义震惊,难以置信地盯着礼部侍郎。
嘘!
王义急忙压低声音说道。
“这怎么可能!”
“交给谁批?难道是皇孙朱允炆?”
礼部侍郎摇头。
“我曾找借口去国子监拜访过刘三吾,皇孙朱允炆每日都去进学,这奏疏,绝非是交给他批阅的!”
王义越发惊愕。
“难道是内阁?”
内阁,简单来说,就是已经不存在的宰相机构。
自朱元璋即位后,他改革了宋元的制度,彻底分散了相权,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的集中。
如果内阁重新获得批阅奏疏的权力,那么入阁之事,将成为所有文武官员的共同期望
然而,他的希望再次被冷水浇灭。
礼部侍郎道。
“当然不是!那些学士们哪有批阅奏疏的权力?”
王义显得有些不快。
“张大人,你是在戏弄我吗?”
“你究竟有何意图?”
张侍郎道。
“我哪儿能戏弄你啊!”
“我只是在思考,圣上最近究竟都在忙些什么!”
王义同样感到很是困惑。
两人低声交谈之际,远处,一群锦衣卫抬着步辇缓缓进入宫门。
“是圣上吗?”
王义惊讶地望向龙辇。
圣上为何又出宫了?
他不敢多加思索,远远地,便开始恭敬地弯腰行礼。
这是对尊卑的礼节,无论在何地都必须遵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