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,夫人让您跟着去糕点铺取喜饼,刘大哥找不到路。”
门外蓦然传来另一个小丫鬟的声音。
“好嘞,这便来。”桂婆婆闻听此言,整了整身上的衣裳,便抬脚出了房门。
房中的小丫鬟望着她远去的背影,心中不禁生出些许艳羡。
别看桂婆婆与她们同为下人,却深得老夫信赖,虽说每月的月例,仅比她们这些普通下人多出二百文。
可平日里得的赏赐,一年下来,少说也有十几二十两,真是人比人气死人。
花馍铺子这边,已将所有礼盒尽数装好,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房间的空地上,只待对方前来取。
虽说张员外家,仅订了一百斤喜饼,可小溪却让春兰夏竹多备三十斤,每种口味皆做了些许,她打算用其试试水,看能否卖的出去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边刚忙完,铺子里就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妇人。
她本是奔鲜花饼而来,谁知在得知铺子里还有喜饼售卖时,突然产生了想买来尝尝的念头。
小溪天生就是做买卖的料,竟将六种口味的喜饼,都切成了小块,整齐地摆放在盘中。
如此一来,倘若有人想要购买,便可以先品尝一下味道,再做决定,以免买回去之后后悔。
春兰闻言,立刻拿起一根竹签,为妇人扎了一块红菱口味的喜饼,送至其手中,“这位客官,您不妨先尝尝味道,若是觉得满意,再买也不迟。”
小妇人也是破天荒头一遭,见到如此豪爽大方的东家。
要知道,在其它家糕点铺子,可是没有先试吃再决定是否购买的环节。
她不禁有些惊诧,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将每个口味的喜饼都尝了一口。
那喜饼,甜而不腻,还有一丝淡淡的清香之气,味道果真不错。
“我只知,你家的花馍和鲜花饼味道特别好,却未曾料到,这喜饼竟然也做得如此出色。不知你们这喜饼是如何卖的?是按斤算还是按个算?”
夏竹一听这话,便知,这是来生意了,赶忙回答道:“回客官的话,这喜饼比订亲时做的那个要大上许多,所以是按个卖的。想必您也清楚,市面上各种馅料的价格,但我们夫人有言在先,一律按照每个三文的价格卖。不知您需要多少呢?”
这价格,也是小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才决定的。毕竟,一斤白面就要十几文,如果做得再小一些,最多也只能做十个。再加上其它的成本,卖这个价格,实在算不上昂贵。
况且,能来铺子里购买吃食的人,而非选择自己亲自动手,多半是家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