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0章(1 / 3)

此次升官,墨珣面上欢喜,心里仍是不敢掉以轻心——五翁主身死在前,他如果再不谨言慎行,小心谨慎,怕是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。

第272章

大理寺的公务已经与翰林院截然不同了,每次考课之后,朝廷都会给予一段时间让调任的官员熟悉新的公务。

尤其是一些外派或者调回京里的官员,就只是路上的行程,没个十天半个月那可不够,更别说还有一些公务的交接了。

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,但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是知县、知府,而京里又有怀阳府尹,大理寺所管的案件全都是经过了各级地方长官审核过了,而能被送到大理寺的都是不小的案子,地方没办法处理才逐级上报来的。

有的就是进京告御状的——认为地方的长官断案不公,跑进京里请更高级衙门审理的。

就是这类的案子也归大理寺管。

不过,真正能进京告御状的本就不多,墨珣的日常工作也就是审核各个地方的卷宗罢了。

大理寺丞和御史丞又完全不是一个档。

御史丞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,而大理寺的最高长官则是大理寺卿。

大理寺丞一共有六名,主要职责就量刑。

量刑是从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——有但不限于犯罪事件本身以及其犯罪事实对社会造成的危害,还有犯罪人的身份。
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亲国戚犯案自有宗正寺审理,没大理寺什么事儿。哪怕是有人告了上来,最终也只能移交给宗正寺,大理寺只能派人协同审理。

只是,涉及皇亲国戚的案子,本就十分难办,如非必要,自然是能避则避的。

免得羊肉没吃饭,还惹了一身骚。

而设置六名大理寺寺丞,则是为了防止单个人心中有所偏颇。所以每次判刑,六位寺丞都需给出意见,经商讨无误之后,六人具保签章。

墨珣在大理寺熟悉了小半个月,这就把自己应该负责的公务范围理解清楚了。

他原先在翰林院,虽然是编修年史,但是公务却十分繁琐。每年发生的大事都要一并记录下来,还有各个州县的志,这些都要汇总起来。

而墨珣离开又回来,他的日常工作便换了,从编修年史转成了修文撰写典籍。

原本墨珣刚进翰林院才三年,这次考课是没墨珣什么事的。墨珣平日的公务也会慢慢交接过去,最后也是变成撰写典籍。

毕竟公务也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,编修年史就很容易让一个翰林了解到这几年来各个地方发

最新小说: 精神体每天都在替我四处留情(NPH) 霸宠 逆转 港片情报王 谁教你这么御兽的 我家师姐超护短 火影:是,宇智波大人! 速通武林,拳镇诸天! 玻璃海 落地须弥:我的数值没有问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