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若墨珣是将士,那外出打仗,十年八载都有可能。
但墨珣毕竟不是啊!
再加上现在,自己也这把年纪了,瞧着是硬朗,可要是有个万一呢?
当然,这些都是越国公站在自己和墨珣的角度上考虑,宣和帝才不会在意这些。
在宣和帝看来,他既提出要求,那么当臣子的自当遵守便是。
“那……皇上觉得,墨珣得以什么身份随行呢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护卫怕是不成。
墨珣毕竟是个翰林官,虽然武艺不差,但这么安排怕是其他的侍卫会有什么想法。
若是长史,那墨珣直接官升两级……两年后回京又要怎么算?
是继续当翰林院修撰,还是按着四品安排?
越国公算是看明白了,其实宣和帝根本不是在问他,觉得墨珣随同五翁主去雅砻和亲是否合适,而是在问他“墨珣要以什么什么随行合适”。
越国公将自己想到的跟宣和帝提了提,只等着宣和帝自己拿主意。
他身为墨珣的干祖父,那在这方面上是应该避嫌的,怎么都由不得他来开口。
宣和帝想了想——长史、典仪这些都是要留跟五翁主留在雅砻的,和墨珣要回大周的又不一样了。
“不如就算个使臣好了,权当是替朕去祝诨右图登基了。”
宣和帝一锤定音,这就将墨珣的身份定下了。派往雅砻的使臣用不了多大的官,墨珣这样的翰林院修撰倒是正正好。
越国公自知宣和帝本来心里已经有了想法,这次叫他过来,不过是为了向他透露这个消息罢了。
“钦天监给五翁主算了个吉日,就在三月十二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“是,臣明白了。”
第249章
等到出了宫,还没回到府上,越国公就直接将宣和帝的打算告诉给墨珣知道。
墨珣原先只以为五翁主的事已经了结得差不多了,却没料到还有这么一出,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他听越国公的话,那摆明就是宣和帝已经将这件事定下了。
墨珣张了张口,好半天也不知说些什么好。
宣和帝既然叫了越国公去说,那么越国公肯定也已经尽力帮自己了,但最终宣和帝还是做了这个决定,那自己就是跟越国公说再多也没用了。
越国公见墨珣没吭声,这就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也就是一两年就回来了。”
越国公心里也觉得宣和帝此举不妥,但为人臣子的,本就是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