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略微缓和了。
紧接着,墨珣就听到了宣和帝夸奖锦硕王的声音。
说“锦硕王不愧为长兄,给弟弟们开了个好头”云云。
墨珣一时间也拿不准宣和帝到底是不是喜欢这个儿子,说这样的话可不就是在给锦硕王招恨吗?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只要冷帝后还稳坐皇贵君的位置,那就代表着宣和帝不会轻易言弃锦硕王了。
墨珣已经能想象到其他的王爷是怎样把锦硕王恨得牙痒痒的了。
在墨珣看来,锦硕王原就是最有希望成为储君的人选,而就宣和帝和皇贵君的感情来看,不管怎么说,这个太子之位也是非锦硕王莫属了。
但宣和帝却迟迟不肯松口,不愿立太子,这才让别的皇子和内命夫们有了别的想法。既然有想法了,那就要行动起来。
只是锦硕王这边的赢面比较大罢了。
如果其他的王爷不是经过考量才选择闭口不言,而是因为还来不及开口就让锦硕王抢了先机,恐怕这个梁子就不小了。
不过,既然要争夺皇位,表面上再怎么兄友弟恭,那背地里都是要打个头破血流的。
亲生父子都有可能反目成仇,更别说这些皇子还不全是从同一个内命夫肚子里出来的呢。
墨珣看似在走神,实则却是在认真倾听太和殿内的声响。
宣和帝在太和殿内得到了满意的回答,这就宣布要退朝了。
“此事容朕再做思量。退朝之后,丞相、太尉、御史丞、掌院学士都到总理处来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宣和帝此言一出,那便是要退朝的意思了。
果不其然,宣和帝这就起身,冲朝臣们随意摆了摆手,“退朝吧。”
被他点到名的几个大臣此次定是要去探讨几位皇子的去留,以及各自的去处。
不过,宣和帝没有点到越国公,确实让墨珣有些意外。依照宣和帝对越国公的态度,越国公应该也是备受倚重的。更何况现在传位诏书还放了一份在越国公手上,这都不算天子近臣,那什么才算?
退朝之后,墨珣便随着其他的同僚一同回到翰林院。他手上的工作还不少,一心二用的事还是少做,否则很可能在公务上出了错,让其他人逮到把柄。
墨珣原先并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同僚们看他的眼神有些奇怪,甚至有些人还会刻意套他的话,现在想来,怕是因为那封传位诏书的缘故了。
如果说一开始周涛在宣和帝面前搬出墨珣“没有守孝”是因为私人恩怨,那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