绪都不应该发生的。
“是针对于‘贝尔摩德’的身份怀疑吗?”
“还是说……在【故事时间线】影响下对于gssra产生的不信任情绪?”
她试图联系时究部交叉验证“尸体被窃”的时间节点,将联盟预案中关于“宫野明美尸体已被窃走”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模拟后,却在交互结果中发现一个更为可怕的问题。
显示出来的心理模型更加古怪了。
“恐惧?毛骨悚然?难以置信?自我否认?”
“这个自我否认的情绪,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?”
模型计算出来的数据就清楚地标记出那个关键节点——
毛利小五郎在推理中说道:
“你为了制造假象……故意将监控的时间戳……”
“而实际上,恐怕是……尸体被盗窃了两次……”
而这两句话之后,柯南出现了极度异常的“自我否定”反馈。
而毛利小五郎的推理,本就应该是柯南本身的推理才对啊?!
这无疑便出现了一个天大的问题了。
如果连“侦探”本身都不信任自己的推理结果,那么“宫野明美尸体被窃案”是怎么结束的?
(此处“结束”单指警察结案而非“案件”结束。)
“也就是说,被否定的推理结果不是关于这个案子的结论……”
在反复地确认了自己的模型没有问题后,宇都宫怜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突破口。
“自我否定”这件事绝不应该发生在柯南身上!
更不应该发生在“推理过程”中!
然后在排除了那些无关的要素后,她敏锐地发现,这些情绪和“第二次盗窃”、“时间戳”关联,更和重置后其他人的反应相关联。
这份“自我否定”的情绪并非针对案件本身。
宇都宫怜将模型中的所有外部干扰项一一剔除,然后只保留下来柯南的rsi波动、案发环境、tdd重构指数,并用“区域化分析”技术定位关键情绪节点。
最终,她看到了一个数字:
“和【工藤新一】变小那天的心理模型,有69%的相似度?”
那天,柯南脑海里浮现出的可怕的想法,那个——
“如果那个发生在殡仪馆的事情其实是演给我的一出戏,不,是演给服部平次的一出戏……”
到底是怎样的判断,让柯南否认了前一个念头,而将后一个念头选择作为真相呢?
不论宇都宫怜如何不愿意相信,真相已经摆在她的面前了。
“【江